发布时间:2025-09-25 来源:网络转载 浏览量: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中,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出部署。“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
9月23日,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张家口崇礼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以“绿色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桥梁平台,共商电力发展良策,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硕果盈枝彰伟力 任重道远启新程
近年来,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标志性工程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清洁低碳转型。
“电力行业是践行‘双碳’目标的排头兵,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致辞时指出,近年来,电力领域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发展路径,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性成就。
何报翔举例说,例如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每三度电就有一度绿电,构建起了横跨中西、纵贯南北,联通海内外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两个充电桩,在特高压大电网安全、高温超导输电、可控核聚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以技术突破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过去五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帮助相关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积极贡献者与可靠的合作伙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致辞时表示,我国绿色电力占比持续提升,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0亿千瓦,占总装机约60%,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16.8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机组,提前6年实现承诺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目标。
同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安全韧性最强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有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截至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亿千瓦,有效应对今年7月、8月用电量两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最大负荷。
杨昆介绍,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制约配置效率持续增强,今年前7个月,市场化交易电量3.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超过6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电价始终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此外,电力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安全性大大增强,“人工智能+”持续赋能行业的创新发展,光明、大瓦特、擎源等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统筹安全与绿色 携手破局共赢未来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并逐步成为主体电源,电力系统双高峰特性日益突出,系统调节能力不足,负荷需求多变难测,电力电量平衡难度指数级上升,对电力系统安全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杨昆强调。
基于以上挑战,杨昆表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各方深入合作,共谋共策,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要围绕系统安全、灵活调度、市场机制和数字赋能,推进电源清洁化、电网数字化、负荷柔性化与储能多元化,提升多能互补与协同效率。加强新能源、新型储能、数字电网等重点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深化国际产业合作,促进电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共同应对能源与气候挑战。
“面对共同风险,唯有携手合作,共谋发展,才能真正把能源的饭碗端稳、端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何报翔说。
一是共绘能源绿色转型新蓝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电力力量。“十五五”期间,电力行业需统筹绿色转型、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要优化能源结构,有序扩大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深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绿电、绿证与碳市场联动,提升绿色电力消费占比。同时强化系统导向,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智能电网,为碳达峰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共筑开放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源安全。要坚持自主可控与开放协同,聚焦高端电工材料、功率半导体、海上风电等关键环节,强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完善市场化机制,优化辅助服务、容量补偿和分时电价等规则,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加强风电、光伏、氢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韧性与稳定。
三是共育电力新质生产力,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要攻坚长时储能、柔性直流、人工智能调度等前沿技术,加速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等下一代技术孵化。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激励机制,以电力创新支撑国家现代化大局。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世界能源理事会总干事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通过视频致辞时指出,世界能源理事会高度重视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中国目前在建光伏与风电项目占全球总量的74%,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总和,这种规模为中国带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将再利用、零废弃、闭环价值链嵌入能源增长和转型的核心。希望与中国共同携手,一起参与世界能源治理,制定关于能源的全球包容性议程,引领各国共同迈向绿色发展未来。
印尼电力协会副主席安德里·多尼围绕印尼实现206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电力实施计划作主旨演讲时介绍,印尼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计划》,利用清洁能源满足电力需求,规划2025-2034年新增69.5GW发电装机容量,其中可再生能源将达到新增发电装机总量的61%,同时将通过建设绿色超级电网解决供需区域错配问题,规划2025-2034年新增输电线路约4.8万公里。
匈牙利电气技术协会国际关系总监拉斯洛·德亚克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到2030年,匈牙利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约120-135亿欧元,其中储能、光伏和风电投资约70亿欧元。光伏发电已成为欧洲最大电力来源,在电力结构中占比22%,但欧洲要实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关键在于快速扩大电池储能规模及全面提升系统灵活性。
承前启后关键五载 攻坚突破系统新局
“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支撑,对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核心作用。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王正谱指出,积极推进能源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既是落实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瓶颈制约、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河北省坚决扛起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持续推动电力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开启在即,未来一段时间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王正谱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充分利用好此次论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向高迈进,河北省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个能源企业、科研院所在河北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介绍,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征程上我国电力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性、紧迫性,聚焦《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的“九大行动”,把握“十五五”关键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宋宏坤表示,国家能源局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出台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重点推进电力系统稳定保障等“九大行动”。国家能源局支持各地区紧密围绕“九大行动”落实,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指出,“十五五”期间,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要重塑能源消费体系、建立稳固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多元供给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能源国际合作。
“我国能源转型的出路是大力发展新能源,需要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的关系。”刘吉臻强调。
央企担当筑基石 同心共建新系统
中央能源电力系统是推动“双碳”工作的关键主体,在发展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必须走在前、做表率。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8亿千瓦,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5%,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有力支撑了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十五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期,需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坚强支撑,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向纵深发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枢纽平台,保障能源安全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转型是根本方向、科技自主创新是核心支撑、产业优化升级是关键载体、完善市场机制是重要保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社会各界同心同向、共同努力。
“中国大唐集团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相关机制和平台,以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为纽带,围绕综合智慧能源、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算电碳协同、‘人工智能+’能源等领域,全方位深化项目投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务实合作,携手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高标准建设、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汉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随着新能源比例快速提高,对电力系统安全韧性、调节柔性、气候弹性等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电力行业企业加强关键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特变电工将坚定不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加快电力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更广范围应用,更好更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本次论坛以“绿色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同期举办17场平行论坛,涵盖多个前沿领域,将深入探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机遇挑战、构建路径、创新模式,汇聚各方智慧,凝聚行业共识,为推动能源建立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