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来源: 浏览量:
近期,光伏行业迎来了多项重磅利好政策和国际共识。这些政策与机制,不仅为光伏行业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奠定了基础。更是为即将到来的2025年光伏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一、未来3年,国网、南网投入2.9万亿用于电网建设升级改造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推动配电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此前,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在“十四五”电网规划中已宣布,将累计投入超过2.9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如果加上两网之外的地方电网公司,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将近3万亿元。这将在根本上解决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明确消纳目标,到2027年配电网应大幅提升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形成安全、高效、智能化的现代配电网体系。
1.新型主体规划情况:各地区县市的分布式新能源资源条件、电动汽车发展规模,以及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时序和规模;新型储能及分布式智能电网规划情况。
2.针对性补强配电网:包括但不限于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大规模接入和消纳需要,在相应区域增容或新建配变,实施线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工作举措。
3.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定期发布和预警机制;开展配电网可接入充电设施容量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举措
4.智能化升级:支持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①方案强调全面应用数字技术与智能调度系统,
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动态监控和精准调度。借助数字化平台,电网可以根据实时光伏发电情况调整用电负荷,解决峰谷时段发电过剩或不足的问题。智能调度优化了发电与用电匹配度,提高了分布式光伏的发电利用率。
②推行四可功能
《实施方案》明确,配电网需要具备可调度、可预测、可控制、可响应的能力,以满足分布式光伏等间歇性能源接入的需求。未来的光伏电站必须与四可配电网配合运行,进一步提升并网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二、《能源法》发布:明确支持光伏、风电开发
2024年11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标志着我国能源管理和发展迈入法治化轨道。这部法律为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法律保障;
1.明确光伏的重要地位
《能源法》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这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战略支持,也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2.加强可再生能源保障措施
法案要求电网企业优先接纳光伏发电,并确保并网消纳能力。这将解决部分地区光伏发电“弃光”问题,为光伏项目带来更高的收益稳定性。
3.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
法律鼓励分布式光伏发展,支持农村、社区、工商企业等灵活部署分布式能源系统。这不仅拓宽了光伏应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激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
通过《能源法》,光伏行业获得了更坚实的政策支持,未来光伏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光伏制造新规:整顿行业乱象,提升产业质量
2024年11月20日,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为光伏制造业树立了更高的技术门槛和管理标准,这将对行业上游乱象进行整顿,同时推动产业升级。新规要求:
1.提高技术准入门槛
对光伏电池效率、材料性能和产品衰减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N型单晶硅电池的效率必须达到25%以上,进一步淘汰低效产品。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2.整顿无序扩产
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0%,从而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剩产能的问题,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3.推进绿色制造
强化了对能耗和水耗的限制,并鼓励企业优先使用绿色电力。这不仅符合“双碳”目标,也将提高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这一系列整顿措施,光伏制造行业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
四、退税率调整: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
自2024年12月1日起,光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尽管表面上看,这一政策可能削减企业利润,但从产业链长期发展来看却具有重要利好:
1.推动产业升级:退税率下调将倒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转型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行业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2.降低国际市场竞争风险:一些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贸易限制,退税率下调能够缓解国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补贴的指责,从而减少贸易壁垒的发生。
3.促进内外市场平衡:政策引导企业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关注。结合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政策,企业在国内的布局和收益将更为平衡。
五、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加速光伏市场扩容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导意见》为光伏行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文件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5%以上,这为光伏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增长目标。预计大规模光伏电站与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同步扩张。
2.推动产业链联动:文件特别提到优化新能源消纳机制,结合储能和电力交易市场发展。这将有助于完善光伏项目的经济性和收益稳定性。
3:明确重点行业替代:可再生能源在钢铁、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替代行动将加快落地,为光伏发电开辟新的市场。
六、全球碳市场机制:开拓光伏的国际化机遇
在2024年11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与会各方就“巴黎协定”碳信用创建标准达成共识,全球碳市场的运作方式逐步明确。这一机制为中国光伏行业带来了重要利好:
1、光伏成为碳信用的重要来源: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光伏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将被纳入国际碳信用交易体系,为光伏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2、促进国际合作: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碳信用交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当地能源转型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国光伏设备出口。
3、提升行业国际地位参与全球碳市场将进一步强化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为国内光伏企业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